高水平对外开放成就中国新发展

2018-06-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随着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

尽管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但中国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2020年世界开放指数为0.7491,比2019年下降0.02%,比2015年下降1.5%;但中国的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成为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中国还探索了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举措。截至2022年,中国共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列有禁止准入事项6项和许可准入事项111项,与2016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相比缩减比例高达64%。中国还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并在海南自贸港推出全国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如今,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22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增长7.7%。同时,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9.9%;折合1780.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同期,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878.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7.4%;折合102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中国已成为过去百年中经济总量最接近美国的国家。2012至2021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9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按市场汇率计算的中国GDP总量达到17.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77%。这一比重打破了日本曾在1995年创造的占美国GDP比重为72%的最高纪录,从而成为过去百年来第二大经济体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例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GDP总量自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2014年达到日本GDP总量的两倍以上,2021年达到日本GDP总量的3.6倍,预计2022年将达到日本GDP总量的4.3倍。

最新新闻